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项目的培训课上,来自新疆伊犁霍城县大西沟乡的学员张瑜心情兴奋又紧张,带着全村乡亲的嘱托与期望来学习致富新技能,张瑜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参加这场培训,回家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天的培训,张瑜为自己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还为他们安排了产业指导老师。“没想到,我也能有自己的产业指导老师了,我一定认真学习,不辜负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张瑜告诉记者,期待能够在这里翻开人生新篇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不负韶华,早日成功。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导师见面会”活动现场
(资料图)
2月24日下午,一场精彩的导师见面会在杨凌举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精心组织下,两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导师见面会”顺利举行。在轻松的氛围中,专家“把脉”, 精准“开方”。
其情烁烁,其乐融融。短短的几个小时,师生们从陌生走向了熟悉,初见时的羞涩与拘谨已不复存在。来自天山南北的莘莘学子怀揣壮志、共聚杨凌,开启了新一轮的梦想之旅。
把脉趋势谋良策
见面会上,刚见到导师王艳花教授,张瑜就抛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我负责麻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有蟠桃5000亩地的面积,起初计划是三产带动一产,从而发展二产,现在我们计划反哺,让一产来带动三产,发展二产,导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张瑜来说,这不仅是自己的想法,更是乡亲们的想法。
张瑜将心中疑惑详细陈述,王艳花听后分析道,“不建议用一产带三产,可用发展旅游来带动一产。因为蟠桃的种植面积不大,形不成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影响力。如以利用旅游带来的影响力举办桃花节、采摘节等活动,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融合二产,比如生产桃花酒、蟠桃酱等特色产品。”
△图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邹志荣与学员进行交流探讨
见到记者,张瑜敞开了心扉:“有幸得到业界名师‘一对一’辅导,通过导师见面会加强与学员的联系,让我们加深了专业和产业方面的了解,也与老师有了进一步的沟通,为我们学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指导与帮助。”
刚解答了张瑜的疑惑,学员杨文年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们村主产也是蟠桃,怎么样才能打开销售渠道?”
“蟠桃浑身都是宝,有太多的产品可以去拓展,形成规模。比如做成旅游桃木制品,有桃木梳、桃木挂件、桃木艺术品、桃木手串等,让游客参与到这些制作当中去 ,增加体验感。”王艳花教授耐心地介绍道。
原来,这场别开生面的“导师见面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校内集中培训20天学业中的一部分。
去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合作实施“头雁”项目,遴选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以“4321西农模式”进行培育。“4”指集中授课、线上学习、导师孵化、交流回访;“3”指“三段式培育”,培育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校内集中培训,第二阶段为线上学习、岗位实践学习,第三阶段为返校集中学习;“2”指“双导师”,即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产业导师帮扶指导;“1”指完成1份《“头雁”产业发展及带动能力提升计划书》。
见面会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导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及领域,以方便“头雁”学员提问、交流、解答。学员一边思考一边结合自己的产业提问,导师们“授业解惑”,细致地回答着每一位学员的提问。
润物无声勇前行
学员们在充分领略大牛导师的学术魅力和科研风采之余,对自己未来的产业规划也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很多学营员不禁感叹:“西农大不愧是一所低调又辉煌的‘双一流’大学!真是不虚此行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辉娟认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凸显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作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设立的高级别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项目,“头雁”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
该活动旨在加强导师与“头雁”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度交流,发现、解决“头雁”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头雁”学到真知灼见,在实践中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全媒体记者 王婕 梁军锁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