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名,我是学校的“知名校友”,母校蹭尽光环;不成名,我又是母校眼里的哪根葱?
文 | 夏至
插图 | 网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母校和学子之间本应该是相互贴金的一对,是连理枝。
母校有名者,如清华、北大,走出校门的学子,无论日子好坏,都愿意亮出自己的身份。
学子有名者,如东方甄选的董宇辉,一下让西安外国语大学也火了起来。
当然,好事传千里,坏事也可以脚生风。
这次的“捐赠门”风波将母校中国矿业大学和其学子吴幽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学子吴幽在母校110周年校庆之际,与母校签订了捐赠1100万协议,后母校因没有拿到这笔款项,将学子告上法庭,学子被限高。
本是一桩好事,却变成了一桩笑话。
3月15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校友、镜湖资本创始合伙人吴幽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视频,公开回应了“向母校捐款1100万未兑现”一事。
1
在回应视频中,吴幽道出了承诺向母校捐款1100万现金的原委:
在喜迎母校110周年之际,学校基金会问在事业上正风生水起的曾经的学子吴幽能否有所表示。
吴幽说,可以啊。被母校看中,那可不是一般的荣誉。
最初,校方提议他十年内捐赠5000万元。
他感到有压力,说,这有点难,刚好是学校成立110周年,那就捐1100万,刚好与学校110周年相对应。
于是,双方愉快签订了捐赠协议。
大家注意了,是母校找上他,问他能不能有所表示,而不是他找上母校。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他的比特币合约爆仓,数字资产几乎归零。
同时,近年来实体及资本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镜湖基金所投的股权项目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也无法退出。
镜湖基金的关键出资人也遇到了系统性压力和困难,目前镜湖资本业务艰难维系,“个人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难”。
即便遭遇不测,吴幽也一直与母校保持沟通。
2021年年中,他向学校提出过一解决方案:将他在镜湖基金管理人占有的46%收益权捐赠给学校。
学校却说无法接收基金收益权,希望还是以现金的形式捐赠。
之后,他与学校双方陷入沟通困难。
但在最新的视频回应中,吴幽仍表示,将尽快把捐赠款落实到位。
2
吴幽,这个大二就辍学的90后男孩在投资圈有个很张扬的标签:李开复和薛蛮子的忘年交,天使投资人。
可想而知,他是一名出色的投资人。
他的母校,中国矿业大学,也同样这么认为。于是就信誓旦旦地以为,吴幽有能力,而且一定能够拿出钱来捐给自己。
可谁能料到,吴幽赶上了比特币暴跌,个人投资业务陷入了巨大的困难,在泥潭中摸爬滚打,无法立足的窘境。
原本已经想好了这笔钱用在何处的母校将吴幽一纸状告到法院。
此后,吴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了高消费,坐不了飞机,住不了宾馆。
不知此后,中国矿业大学是否会将这名曾经让他们脸上贴金的学子吴幽踢出学生名册?
3
“吹什么牛!自作自受。”
“这人妥妥就是个老赖!”
在事件最开始发酵起来,也就是#90后校友未兑现1100万捐款被诉#这一话题刚冲上热搜的时候,评论区的网友坐不住了。
一时间,吴幽被贴上了“老赖”的标签。有人认为,他是在吹牛,还有人认为,他只是想借助捐款树立慈善人设,出风头……
随着热度上涨,吴幽本人也未及时作出回应,越来越多的负面声音像利剑一样,接连向他射去。
吴幽也沉住了气,等到网友们都消停的时候出来说话了。
虽说是回应视频,但“澄清”的作用十分大。
原来吴幽不是“老赖”,不能实现捐款承诺是他逼不得已而为之,“好心却办了坏事”的局面也是他不曾预料到的。
网友站出来说话了,他们觉得矿大过于无情,吴幽的遭遇有些悲惨。
“母校给这个肄业生上了最后一课。”
“矿大这格局太小,今后还有哪个校友敢捐款?”
网友纷纷为吴幽抱不平,向他抛以同情。
4
本以为是吴幽贴上了母校,没想到是母校在吴幽辉煌的时候找上了吴幽。
吴幽虽然曾经答应捐款,但无奈遭遇了破产,再者不是自己主观意愿不履行承诺。
况且,吴幽也从未表示过,不捐这笔钱。
学校的做法,属实是不地道。
在校友遇到困难之后,母校非但不包容和支持,反而“添油加醋”,将校友告上法庭这种做法未免有些太功利了。
我不否认的是,矿大的一纸诉状是合法行为,但在处理校友关系的情理上却无法站住脚。
对于校友来说,捐款是情分,不捐是本分。
适逢疫情,企业遭遇很大的经营风险和困难,一时难以筹出1100万的巨款也是正常现象。
但是,被母校这么一起诉之后,校友成了“老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以后就更难翻身了。
而见证了这一事件的旁观校友,多多少少让他们感受了世态炎凉:吴幽从昔日母校座上宾,沦为被告席上的“失信被执行人”。
有种“我待你如初恋,你却虐我千百遍”的境遇,怎会不惨呢!
吴幽的“捐赠门事件”一下掀开了“母校”的面纱,母校本就这么功利的吗?
网上就有网友回忆自己与母校的关系,说母校只是成功人士的母校,对大部分学子来说,你只是背景板,甚至连这个都不是。
5
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中国高校的捐赠机制和校友关系的方面,确实存有诟病。在捐赠仪式上,可以说捐赠的校友就是舞台上最闪耀最璀璨的明星。
学校对捐赠者很尊重,捐赠者被抬得很高。
然而,仪式感过后就形同陌路了。
校友出钱,学校负责收就好了。两者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联系,可能就是学校在归溯时,想起来了“噢,XX校友答应捐给我们的钱还没捐呢”。
钱交了之后,就更没有关系了。
然而在国外的高校和校友之间,他们就认为彼此是终身的关系。
高校重视对校友的服务,包括毕业生一毕业可能就会有校友的网络帮助你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毕业生获得成功之后当然就会向母校进行捐赠。可以说,二者存在一种互惠互利的机制。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校友文化”这一理念。
高校与学生间的“母子”关系,不应仅局限于几年的在读时间,而应该成为绵延一生的缘分。
校友文化不能与捐赠文化相对等,更不能等同于精英校友文化,而应成为建立在校友身份认同和校训精神认同前提下,荣辱与共、和谐共生的强黏性社群文化。
而在国内,中国校友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好像学生从学校毕业了,就跟学校没有关系了。
有关系的也只是出了名的校友。
就像去年6月刷屏全网的董宇辉,凭借一张白板,一支笔,成功斩获千万粉丝,带货视频一度冲上热搜榜首,他成了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的“灵魂人物”。
董宇辉的母校就来趁热度了。
2022年6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某官方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名为“董宇辉,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度过了愉快、充实且漫长的四年……”的文章,浏览量高达10万+。
同年6月2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在2022届毕业典礼上,现场连线董宇辉,在学位授予仪式上作了发言。
由此,董宇辉的母校,西安外国语大学也成功出圈了——
现在只要一搜董宇辉,就会介绍“董宇辉,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甚至有文章标题直接打出“欢迎报考董宇辉的母校——西安外国语大学”。
这不就是免费的广告嘛!
试想,若没有董宇辉的爆火,西安外国语大学还会贸然“认领”自己的校友吗?
若没火,西安外国语大学又怎会记得董宇辉是谁?
母校,在众多人眼里,是美好的字眼,是充满温情的摇篮,是承载理想热血的地方,寄托着满满的牵挂和思念。
然而,一些学校的功利性主义让人褪去了热情,寒了心。
成了名,我是学校的“知名校友”,母校蹭尽光环;不成名,我又是母校眼里的哪根葱?
标签: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