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业季压力山大”
“考公热、考研热、考编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000:1的报录比,60:1的考录比”
……
一谈到就业话题,社交媒体上各类讨论不绝于耳,诸如“中传硕士在火锅店当保洁”等类似内容屡屡冲上热搜,或多或少总能让人感受到年轻人的焦虑。
上海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年轻人如何看待“就业难”的讨论?同学们投了多少简历,又收到多少回音?新民晚报记者来到招聘会现场,听听这届毕业生的心声。
招聘会实探,应届毕业生求职热情高
4月7日下午1点半,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体育馆门前,排成队的毕业生怀揣着简历排起了长队。据了解,2023年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将在这里举行。
新民晚报记者看到,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大同中学等知名中学的招聘位前人头攒动,问询与投递简历的同学一个接一个,现场气氛火爆。
有不少同学是由于“考公”或“考研”受挫,才将“求职”摆上日程。
“之前想考公务员,准备了挺久没成,也错过了去年的秋季招聘,心情有过焦虑。”任同学就读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研三的她表示看到同学的工作陆续有着落确实会有压力,而且挑战不至于此,“对于一直在读书的人来说,对工作本身就有点恐惧,我一度对离开校园踏上社会感到害怕,经过一番调整才平复心态。”
任同学告诉记者,做老师更符合她的性格,来到这里也是有的放矢,想找思政课老师的职位。无独有偶,教育学部的袁同学同样是研三,他觉得实习经历让自己坚定了当老师的决心,“在高中教学实习的日子里,我发现和大家分享知识很快乐,内心教书的热情被点燃。”
他坦言,如今备受热议的“就业难”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痛点”在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和标准更加多元了。
“在我看来,比如做老师不单是要你的专业知识过关,也需要你有更好的表达能力,甚至需要你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复合型人才才能受到青睐。”本科攻读计算机系,研究生学习“教书育人”的他觉得正是掌握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让其找起工作来有了底气。
“环境稳定”“专业对口”成择业关键词
据了解,招聘会来了150多家单位,除了各大高中名校,还有科技、金融、传媒等企业,共提供了2300余个就业岗位。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位华东师大学子,绝大多数将“当老师”作为第一选择,原因主要是“环境稳定”。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吴同学专挑央企国企投简历,也是看中了这些企业的背景,在收入有保证的前提下“工作稳定”是目前最大的希冀。
当然,稳定的工作环境固然重要,专业是否对口也是毕业生关心的问题。“我心仪的是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拿到了一个数学老师的offer,但更想做和所学专业有关的岗位。”即将从金融系本科毕业的陈同学特意来看看,想要找“背景强平台大”的国企作为起点。
采访中,无论是一心想当老师的同学们,还是决定从企业起步的毕业生,除了对于“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以及“行业尽量专业对口”的要求外,不约而同地还提到了在江浙沪立足的基本薪酬期望——至少税前月收入一万元。
而据记者观察,许多企业都能达到此标准,不少民企更是把不同岗位的收入情况在易拉宝上展示,以此吸引毕业生。例如,上海一闵行区的房地产企业给应届生开出了年收入15万元的薪资。
春季就业形势如何?难点在哪儿?
据华东师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继亮介绍,2023年本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基本和往年持平,将达到8000多人,而求职压力将比往年更大。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今年的应届生就业情况将比过去更加严峻。”刘继亮分析,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是受到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对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有一定冲击,这自然会给就业带来压力。
第二是因为“大学生的实习经历跟不上用人单位的需求”,过去一年本该是毕业实习的旺季,但由于各种原因同学们不得不缩短或者干脆没有实习,这就让用人单位无法具体考量应聘者的实践和工作能力。
刘继亮表示,第三则是第二的连带反应。由于同学们实习经历不够丰富,导致对于现实“有落差”,尤其是原本感兴趣的岗位,投了简历去面试才发现对方无法给到满意的工资,导致最后“悻悻而归”。
对此,刘继亮表示,华东师大将全力帮助毕业生在严峻就业形势下走好求职之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首先加强联动,拓展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充裕就业机会,举办多场校级春季大型招聘会,比如像此次的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同时,鼓励各院系采取单独举办或联合举办的方式,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
其次加强辅导,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比如举办2023年“就业服务月”,还针对春季求职不同需求的同学提供了一对一咨询服务。
(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刘慧琴)
标签: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