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竟然有儿子,还盗走他的金箍棒,下凡成了美国高中生。观音菩萨热衷于扮演家庭主妇,享受自助中餐,舍不得扔过期调料包。沙僧竟是持邪月弯刀的女郎,猪八戒则是戴毡帽的校园扫地工,玉皇大帝在蟠桃大会上宣布移情别恋……
这部魔改中国顶级IP“西游”的美剧《西游ABC》一经播出,就令中国观众大跌眼镜。
(资料图片)
“不伦不类”“陈腔滥调”“剧情弱智”……各种差评涌出,致使该剧豆瓣评分5.7,未到及格线。反观国外,该剧口碑尚可,IMDB评分7.2,烂番茄网新鲜度高达96%,爆米花指数也有86%。
究竟是中国观众对“美国版西游”水土不服,还是说《西游ABC》本身就是一部不容辩驳的“烂剧”?
壹
单看《西游ABC》的剧名,观众就能猜到整个故事的轮廓:一个是西游元素的直接应用;另一个就是“ABC”(American-Born Chinese),即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华裔后代。这正是一部借“西游”来讲华裔乃至亚裔的剧集。
本剧故事从“西游”讲起:数千年来,天宫秩序井然,牛魔王却在密谋叛变。天宫存亡之际,唯一能阻止牛魔王的金箍棒却被孙悟空之子孙维辰盗走。因为他依据梦境的启示,要下凡寻找传说中的第四卷经书。
按剧中解释,孙悟空当年组织团队去印度取回三卷经书,但世间还藏有蕴含一切力量的第四卷经书。倘若牛魔王得到它,就能摧毁天宫。
孙维辰凭直觉认定华裔学生王进,能够指引他抢在牛魔王之前找到经书。于是他不顾孙悟空阻挠,化身高中生,寻求王进帮助。
故事由此从西游世界跨入第二条故事线——以王进为核心的亚裔群像叙事。
作为移民家庭的第二代,王进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为了加入以白人为主的校足球队,他不惜与朋友决裂、忍受嘲弄、刻意讨好、放弃权益。在校园里,他无所适从,回到家里,又要面对吵架的父母,只好戴上耳机,躲进动漫世界。
有一次,王进在学校出糗,被同学恶意剪辑成搞笑视频。在那个视频里,除了他的糗事,还有一个情景喜剧演员的倒霉片段。这个演员同是亚裔,他的人生经历,就是本剧的第三条故事线。
《西游ABC》一共8集,约2部电影的时长,却安置了三条故事线索。若全部展开,肯定会顾此失彼;于是故事的重心便放在“西游”和王进身上。
随着孙维辰和王进的校园故事的展开,西游角色和亚裔群体纷纷登场。
“西游”一方,孙悟空认为儿子无法驾驭金箍棒,希望儿子顺从他的一切决定。孙维辰却执意走自己的路。观音菩萨虽是矛盾调和者,但却明显偏向孙维辰。至于贪吃的猪八戒、冷面沙悟净,只是孙悟空的附庸,并无多少亮眼之处。作为反派的牛魔王,他誓要抢夺金箍棒和第四卷经书,总是像幽灵一样伺机行动。
“王进”一方,其父亲是公司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勤勉敬业,却不敢向上司提升职加薪,只因他不善交际。这种“窝囊”,频频惹来妻子抱怨,两人为此争吵不休。王进母亲是家庭主妇,对儿子和丈夫期望过高,有强烈的掌控欲。她勤俭节约,日夜操劳,社交圈仅限华人妇女,发现“中药粉”商机便偷拿家中积蓄投资,结果也没回报,险些与丈夫分居。
除了这个华裔家庭,剧中还有一个热爱角色扮演的印度男孩,一个“中二”热血的日本女孩,以及作为对照的白人学生群体,他们只是功能性角色,并不承载任务主线。
所谓任务主线,不过是好莱坞惯用的那套英雄之旅叙事模式:牛魔王夺走金箍棒,甚至囚禁孙悟空,危机日益迫近。王进在不断融入白人群体的同时,也和亚裔群体和好,并帮助孙维辰寻找第四卷经书。大决战时,牛魔王欲毁天灭地,孙维辰和王进联手,终于挫败牛魔王。善恶有报,众人和解,一切美好圆满。
全剧铺垫良久的第四卷经书,最终揭秘,就是王进本人。可以说,王进统摄了“西游角色”和“亚裔群像”两条故事线。乍看之下,两条线索似有刻意拼接、稍显混乱的嫌疑。但其实,这是导演有意为之。
贰
《西游ABC》的重心是ABC,而非西游。若考究剧中所展现的亚裔群像的两大特征,就能洞察导演将“西游”引进叙事的原因。
首先是对主流社会或群体的投靠或屈从。
王进父亲年轻时,满身抱负,敢闯敢拼,远赴海外,成功进入美国公司,并在此安家。在妻子眼里,他是无所畏惧的英雄。可是人到中年,他变得畏畏缩缩,患得患失。数年来想要加薪,却因种种顾虑,始终无法如愿。对待儿子,他秉持旧有观念,要儿子走他的路——只有拼命努力,才能在人群中凸显出来。
剧中孙悟空亦是如此。他年轻时放荡不羁,闯入蟠桃会,怒叱众仙虚伪;一旦位列仙班,就彻底投诚,甘愿为玉皇大帝服务。十几年后,孙悟空做了父亲,眼神无光,总是不开心,时时教训并压制儿子,要他“夹着尾巴做人”。
为了安身立命,必须进入主流社会,但文化和身份有别,无法彻底融入,只好逐渐颓靡,接受所有规则,并试图将这种规则传递给下一代,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出路,只有投靠乃至屈从主流,别无他法。
孙悟空为虚,王进父亲为实,虚实相映,最终书写的是一代亚裔的困境。
此外,亚裔群像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和追寻。
王进想加入校足球队,和白人学生做朋友。他逐渐遗忘,或者说主动抛弃了自己族群的文化和语言。当白人嘲笑自己的亚裔朋友时,他视而不见;当亚裔朋友为他争取权益时,他反过来替白人辩护。
为了一个虚假的身份认同,他彻底迷失了。可是在真正的朋友及自我的本心的召唤下,他找到了解决之道,即彻底地接纳自己的身份。不抗拒自己,才能融于他人。
剧中牛魔王就像迷茫的王进。他谨小慎微,渴望成为一品大圣,得到天宫认可。可是孙悟空却阴差阳错地抢了他的位置,他因此恼羞成怒。既然得不到承认,那就毁了天宫。这和王进在参加校足球队预选时,因心中不平,一脚踹向白人同学如出一辙。只是牛魔王迷失之后,没有回头。
反观孙维辰,他自称“自信哥”,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从未想过投靠孙悟空所依附的天宫秩序,也绝不会受威胁而加入牛魔王。他的“自我”坚如磐石,正是这份坚定,启发了王进,让他寻到了自己的道。
可以说,牛魔王和孙维辰是两个侧面,合二为一,即是王进。
至此,导演的意图显露无疑:“西游角色”是“表”,“亚裔群像”是“里”,引入“西游”是为了丰富乃至完成对“亚裔”的叙述。
另一方面,若无“西游”,单写“亚裔”,剧情会过于沉闷,应用中国神话可加深文本厚度和娱乐属性,这也是惯常的创作手法。
别忘了,《西游ABC》还有第三条线。关继威饰演的亚裔演员,他过去拍摄的情景喜剧片段,数年后被上传到社交媒体,成为网友玩梗、戏谑的对象。他因此翻红,重获演戏机会,可这个机会只是让他重复过去,继续做一个“笑柄”。他不甘于此,坚持写严肃剧本,在大专学校教习莎士比亚,固执地等待演“英雄”的机会。
他的故事与其他两条故事线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是重要的弦外之音。导演借他的经历,直接将亚裔群体的困惑和窘境展示出来,同时也强调了解决困境的办法,正如王进闯出的道路一样:不要卑微地屈从主流,而应坚定地相信自我。
叁
像《西游ABC》这样的“亚裔群像”叙事,其实是好莱坞近些年的一个潮流。
早前,A24公司打造的《瞬息全宇宙》就曾在奥斯卡大放异彩,网飞Netflix前段时间推出的剧集《怒呛人生》收获好评如潮,两部剧都在聚焦亚裔群体,并引起了全球性的讨论和关注。
迪士尼紧随其后,集齐美国当下华裔顶配阵容——杨紫琼带领《瞬息全宇宙》一家四口在《西游ABC》中重聚,近些年活跃在好莱坞的吴彦祖,金马影后杨雁雁、单口喜剧演员欧阳万成等华语面孔都有参演,尤其是本片的制作人、导演之一刘玉玲,更是好莱坞的华裔代表。
这样的制作团队大概是全世界最懂华裔乃至亚裔群体的影视工作者了。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辜负海外的亚裔,既有对困境的描述,也有寻求突围的努力,并尽可能引入中国神话元素,让剧情变得丰富有趣,国外的中高评价倒也合理。
可是对中国观众而言,我们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亚裔,尤其是那些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ABC们。对该剧的校园描述和家庭书写,自然有一层隔膜,甚至倍感无聊,认为这不过是某种刻板印象的影视再现。但谁又知道,这种刻板印象不是那些亚裔切身体会的日常呢?
因为无法共情,我们只能将注意力放在“西游”这条故事线上,并以此来评价剧作优劣。
若只论“西游”,该剧的处理确实令人费解。
孙悟空上一秒愤世嫉俗,下一秒被推举到高位,则立马转变,甚至开始替天宫辩护。他的转变没有任何铺垫,毫无逻辑可言。至于其他配角,猪八戒单纯吃货,像个人形站牌;沙悟净寡言少语,只会发凶斗狠;观音菩萨过于亲民,对家具的关注胜过世界的命运;唐僧缺失,代之以济公,一个自私的酒鬼,所有人物集体扁平,贴着标签登台做戏,仿佛编剧在用ChatGPT输入角色名、形貌特征及性格属性,便把答案搬进剧本,直接挪用。
至于牛魔王顺手牵羊拿走金箍棒,第四卷经书和金箍棒的戏剧功能重复等情节设计,也很敷衍;尤其是美术方面,众仙云集的蟠桃盛会竟变成夜总会派对,如此廉价,如此“山寨”,委实令人捧腹。
社会环境和情感体验不同,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截然相反,实属正常,很难论断谁更有理。但总得来说,中国神话元素走进好莱坞的影视视野,还是可喜的。只是希望他们能更好地应用中国神话元素,而非浮皮潦草地借此言彼,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双赢”。
标签: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