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精选4条)-世界报资讯

2023-06-17 09:21:10 来源:互联网

一、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主要有苗年、龙船节、四月八、吃新节, 赶秋节、花山节、踩鼓节、祭尤节、游方节、捕鱼节、砍火星节等等。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二、苗族的节日有哪些日?

1、赶苗场


(资料图片)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2、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3、羊马节

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4、赶秋节

流传天秀山县。

每年立秋日举行。

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

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

年复一年,便形成为赶秋。

5、苗年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先由小芦笙手吹出一阵短促的笙曲,接着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们则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

6、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

7、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

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四月八的活动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广为盛行。

8、跳香会

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9、捕鱼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苗族的节日。独木河发源于云雾山,在贵州境内北流至尤里、福来交界处与南明河汇合,再北流注入乌江。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要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但年长月久,就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

节日时期各地不一,从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鱼而有威信的“渔头”商定。

届时,青壮男子都要前往山上采集树叶作“闹药”,到河中闹鱼捕鱼,妇女则在家中备办腊肉、香肠、糯米饭和酒。

中午时,全家老少都穿着盛装,携带酒肉到河边进餐。

食毕,男吹芦笙。

女唱山歌,尽兴欢乐。

到夕阳西下时,才带着鲜鱼回家,另设宴招待亲友或以鱼馈赠他们。

10、吃信节

吃信节,是贵州省合江县包寨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历时四天,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信”(戊)日(根据干支纪年计算)。届时,远嫁他乡的苗家姑娘,极尽梳妆打扮,穿着如花似锦的衣裙,佩戴琳挪满目的银饰物,满“载”节日礼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乡亲。

11、花山节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场"或"桃花",是贵州省西部、中部,云南省东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日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节前,几个苗寨联合产生花山会的三人领导小组,连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场在地势平坦的风水宝地。

12、砍火星节

苗族传统节日。

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

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

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

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

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13、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节。

在农历三十晚上,家人团聚,不许外人打搅。

他们用半掩门放鞭炮以示此时来人不许入内。

初一清晨继续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恶。

人们用两手做栏牛、拦羊状,嘴里说、“赶牛,赶羊…

”以示六畜兴旺,然后吃年饭。

初二开始身着盛装的苗家人走乡串户,互相祝贺节日。

好客的主人对来宾要敬酒三杯。

家家洋溢着节日的欢乐。

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还要举行“踩花山”、“并牛”等活动。

14、晾桥节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也叫“二月二”。

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因寨头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

搬家那天,龙也要跟着搬,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于是寨里的构罗(长老)们商议一下,决定架桥把龙接来,因龙象征吉祥幸福。

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

桥修好了起名为“接龙桥”,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15、爬山节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

届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他们在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

青年男女边唱歌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

一路春风一路歌,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洒满山坡,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

得到姑娘们的青睐。

16、挑葱会节

这是湘西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会。每年的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葱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对歌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葱会”。

17、祭鼓节

这是苗族的传统祭祖节日。

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

传说,人类的妈妈“妹榜妹留”是从枫树的树心里生出来的,他们死后还要回到枫树里去,人死后灵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

祖宗的老家在树心里,木鼓就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

后来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

沿袭到现在祭鼓就是祭祖了。

祭鼓是以“缰略”为单位举行的,一个“缰”是一个始祖传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族,他们共同敬奉一个认为祖宗的灵魂住在里面的木鼓。

祭鼓节那天,每家准备一头水粘牛,也可以几家准备一头,或买些牛肉。

先放牛角斗,几百头牛一起角斗,场面是很壮观的,然后再宰杀敬供。

按习惯,不论是来庆贺的亲友,还来看斗牛的客人、过路的商贩,一律留下,不准走,人越多,主人脸上越光彩。

18、跳花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关岭地区。这是关岭地区苗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多年不生育的夫妇们举行的娱乐盛会。现在远超出这个范围。节目多在正月举行,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芦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对歌,谈情说爱,老人围在篝火旁饮酒畅谈。参加者有时上万人,男女老幼竞相赴会。

19、斗马节和白龙坡节

融水西北部山区的安太、洞头、四荣、香粉、安陲等乡苗民喜欢斗马。

每当苗族欢度传统节日时,都少不了斗马活动。

1987年,融水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斗马节。

斗马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铁炮、粉枪齐鸣。

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兴高采烈,跳起欢快的芦笙舞。

这时精神抖擞的苗胞,牵着各自的马,从四面八方云集斗马场。

斗马,是两匹公马相斗,每次只斗一对,胜者留在场内,继续相斗,以胜败场次多少论高下。

20、拉鼓节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族的传统节日。

每13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十月。

天上过拉鼓节,勇朋夫妻应舅家邀请,到天上看拉鼓活动,并从天上要来了鼓。

鼓声一响,豺狼虎豹逃跑,蚊虫远飞,人们得到年的丰收和宁静的生活。

另一传说是雷公与英打仗,使世上的树木全烧光了,山岭光秃秃的。

豪良为了找到树种,不辞劳苦,长途跋涉,最后找到杉树种回来种。

后来,苗山才有绿油油的杉林,他却变成了花牛树。

人们感激豪良造福于人类,便砍一节花牛树制成鼓,拉进寨里,好似请豪良回到村中,同男女老少共同欢乐。

于是便有了每隔13年举行一次的拉鼓节。

21、跳花

又称跳场、跳年、跳厂、跳月、跳芦笙等等。

名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青年男女交际活动形式。

这类形式的活动,古代曾流行于绝大部分的苗族中。

现在贵州地区除了松桃、铜仁、务川、道真等地已消失外,其他地区仍旧。

时间多在正二月间,有的也在其它月份,如毕节大南山也是正月初三到初五,贵阳花溪的桐木岭是正月初八至初十,惠水乌流河是正月初四到初六,长顺竹林山是正月初六到初九,广顺周围是正月十一到十三,平坝县羊昌河为正月十二至十四,晴隆、普安一带是正月初一到十五,水城南开是二月十五。

参加者都是未婚青年,其余是参观者。

届时,男的打扮时髦,女的穿着艳丽,共同跳芦笙舞。

以此作为媒介,互相认识,谈情说爱,以后就经常接触,互相走访。

22、芦笙节

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23、姊妹饭节

是典型的“东方情人节”,充满温馨浪漫的色彩。这是台江县施洞和革东两地苗族每年必过的节日。施洞一带为三月十五日,革东一带为二月十五日。

24、龙舟节

是清水江畔的苗族人在五月廿四至廿七这四天过的一个重大节日。水江苗族龙舟节的起源,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

25、除恶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黄平施秉两县的苗家照例要过“除恶节”。

三、苗族,回族,壮族,彝族分别有哪些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回族-开斋节藏族-雪顿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苗族-踩花山节壮族-三月三歌节傣族-泼水节满族-颁金节朝鲜族-岁首节彝族-火把节

四、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

1、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节。

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9、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5、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标签:

<  上一篇

幸福树剪枝最佳季节是什么时候? 幸福树怎么修剪?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