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挤眉弄眼”可能也是病,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2023-08-07 20:27:27 来源:互联网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儿童有频繁眨眼、缩鼻、努嘴、发声、耸肩、抖腿等等症状,这些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医生邢梦娟表示,在门诊上经常碰到家长带孩子来看眨眼、翻白眼、挤眉弄眼等情况,除了要考虑过敏性结膜炎、近视等眼部疾病的可能,也要警惕儿童抽动症。眨眼、挤眉弄眼可能是抽动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尤其症状比较轻微,很容易被忽视。


(相关资料图)

那到底什么才是抽动症呢?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表现出的症状常常是一些反复性的奇怪动作,孩子不是自己刻意为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眨眼、噘嘴、皱鼻、摇头、耸肩、甩手、举臂、踢腿、收腹、肢体扭动、吸鼻、清嗓、尖叫、犬吠、秽语等,症状的频率和强度具有波动性特征,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抽动症状。

抽动障碍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抽动障碍的发病机推测是由于基因遗传、神经生化代谢异常、社会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比较明确的是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提醒、伴发感染、感冒发热等因素会加重抽动症状。放松、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等因素可减轻抽动症状。

抽动障碍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1.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因其频繁而不自主的怪异动作,容易被同学朋友嘲笑、被老师训斥,精神压力较大,不利于友谊的发展与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出现自卑心理,对立违抗,甚至打架等不良行为;

2.症状较严重的抽动障碍孩子容易合并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会因为频繁地不自觉出现多部位的小动作与不自主发声抽动,导致无法集中上课,影响课堂表现;而紧张、焦虑、压抑的情绪氛围,又会加重病情,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日常学习生活。

抽动障碍该如何治疗?

抽动障碍注重治疗的个体化,临床需要根据孩子症状、心理、情绪等综合考虑。一般来说,轻度抽动障碍患儿以心理疏导为主,密切观察;中重度抽动障碍患儿则需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药物治疗应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要严格遵医嘱,否则很容易出现症状反复。

面对抽动障碍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做呢?

1.父母应该认识到,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病,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对孩子有耐心,有爱心,加强亲子沟通交流。

2.不提醒孩子,过分关注反而可能强化症状,增加孩子的紧张情绪。

3.鼓励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

4.让孩子科学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多蔬果,少零食,少甜食,少煎炸,避免辛辣刺激,避免可乐咖啡,避免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食物等。

5.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

8.鼓励患儿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标签:

<  上一篇

“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开展雨后排查整治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