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按
8月7日至11日,聚焦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分别来到株洲醴陵、益阳桃江、湘西州古丈调研,并在三地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县域兴则湖南兴,县域强则湖南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必然要求。2022年,湖南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6%,撑起了湖南经济的“半壁江山”。
湖南县域经济如何破解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如何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今天开始,“湘伴”公众号联合“湘遇选调”公众号,连线在湖南县域基层一线挑担成长的选调生干部,推出“县域经济的突围”系列文章。
“立足资源禀赋,壮大特色产业”“立足本地实际,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调研县域经济发展时,多次提到“特色产业”这个“关键词”。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作根基。前不久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湖南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醴陵市上榜。纵观四地发展,都是有响当当、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作支撑。
“县域经济的突围”第一期,我们聊聊如何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寻找特色产业“秘籍”。
醴 陵
立足陶瓷禀赋
小酒瓶有大作为
醴陵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国陶瓷之都”。陶瓷作为醴陵的第一支柱产业,2022年产业集群年创产值约740亿元。
醴陵陶瓷博物馆。彭雪飞 摄
2022届选调生、醴陵市孙家湾镇龙虎湾村书记助理管国兵介绍,孙家湾镇是全国三大陶瓷酒瓶基地之一,汇聚了“银和”“新世纪”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各类酒容器超8000万件,被誉为“中国酒容器之乡”。据中国酒瓶产业网统计,全国每生产3个陶瓷酒瓶中,就有1个产自孙家湾镇。镇党委政府提出打造“瓷·酒”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通过做强主导产业、发展衍生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突围。
做强陶瓷酒瓶、日用瓷、艺术陶瓷等核心产业是基础。当地计划成立陶瓷酒瓶行业协会,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的思路,从技术、人员等多方面为企业注入活力;扩大酒瓷企业生产规模,保障有需求的企业项目扩建用地,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助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建设现代化智慧工厂;延伸产业链,发展花纸、新材料、包装等配套产业;搭建信息化产业平台,完善产业相关配套设施。
依托核心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衍生产业不断壮大,则为县域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镇里通过打造杉坡幸福屋场和瓷酒小镇幸福屋场,促进旅游观光产业发展。此外,创新“酒瓶生产+”模式,促进酒瓶生产与电商推广、现代物流、科教研学等产业融合,推动陶瓷电商、文创、体验、展览等衍生产业发展。
浏 阳
“卖产品”到“卖创意”
一河诗画 满城花火
浏阳是一座在烟花下闪耀的城市。文家市镇是浏阳烟花生产贸易重镇,2022年花炮出口税收占全市花炮出口税收的20%以上,实现花炮产业税收、出口额、花炮生产一类企业占比及花炮生产场所数量浏阳市第一。
浏阳烟花在长沙夜空中璀璨绽放。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如何以烟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2022届选调生、浏阳市文家市镇文家市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许衡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烟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破旧立新。要克服传统烟花产业发展弊端,推进花炮产业向更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质是应有之义。此外,还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导花炮企业自主创新,让烟花产品工艺更上一层楼。
发挥传统手工艺优势,实现产业价值提升。文家市镇坚持将传统手工制作视为工艺美术品,在主力生产“飞天鼠”“月旅行”等特色小产品基础上,积极引进“加特林”“水母烟花”等网红小产品,打造“精品烟花出口谷”。就地取材使用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作为加工原料,保持区域传承产品的特殊性;创新使用微烟无硫发射药、新型环保底座、再生植物纤维外筒等环保配件材料,确保新型产品的时代性。
从“卖产品”到“卖创意”,促进品牌打造。2023上半年,文家市镇以创意烟花、数字烟花为媒介,有效吸引游客约64.71万人次,接待研学学生2万人次,在近期全省特色小镇综合评价中位列文旅特色小镇全省第一。下阶段计划完善“花炮研学”新体验,依托里仁屋场非遗馆打造烟花手工制作项目,推出沉浸式烟花燃放场景体验,提升花炮经济的虹吸效应。
桃 江
做好“竹”文章
集聚“镇”能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桃江县拥有南竹115万亩,面积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如何多维度挖掘竹产业功能,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把这篇“竹”文章做得更好?
桃江县高桥镇罗溪村,村民在竹林挖冬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2018届选调生、益阳市桃江县高桥镇镇长龚电明介绍,该镇的做法是推进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做优一产活三产。
高桥镇竹林面积达5.5万亩,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3万个。高桥镇利用自然禀赋,抓好竹林规模经营、复合经营,打造笋竹两用林1200余亩,实行竹林茶林共植,推动竹工业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竹制品加工区域性封闭内循环,2022年竹产品行业产值上亿元。
“竹产业+旅游”,是推进笋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比如,通过核心景区带动,依托罗溪瀑布旅游资源,打造竹林氧吧、竹林民宿、竹文化景观带等项目,串联成精品一日游路线,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00余万元;通过特色产品带动,评选出20多个农特产品,打造“桃江竹福·高桥味道”品牌;通过集体经济带动,石井头村笋竹基地和竹笋加工厂年收入达20余万元,罗溪村竹产业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增至120万元。
目前,全镇与竹关联企业36家,初步建成集竹笋加工、竹林康养、竹炭经济、以竹代塑等竹旅文体康一体的绿色循环发展体系。
华 容
一棵小芥菜
盘活大文章
华容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是中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2022年,全县芥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加工能力106万吨以上,总产值106亿元。
华容县万亩芥菜,绿油油的芥菜长势喜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通讯员 胡剑 摄
2014届选调生、华容县鲇鱼须镇党委书记张佳奇说,鲇鱼须镇与华容县其他乡镇一样,以“华容芥菜”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为依托,全力促进产业长效发展。
推行绿色生态种植,把好产业“第一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移栽、统一管理,打造高标准种植示范区。坚持实施良种繁育,优先选育大叶芥菜确保原料品质,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确保产量质量双提升。此外,由蔬菜协会牵头,制定保底收购,亩平均纯收入约1500元。
为确保腌制标准化,华容采用政府奖补、企业主体的模式,建设标准化腌制池、标准化腌制菜厂房,实行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生产。推行规范标准加工,方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让生产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为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样至关重要。华容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洞庭实验室·华容芥菜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芥菜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环保健康腌制技术、高效规范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让芥菜拥有更多科技“含金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文|刘笑雪
一审丨邓晶琎
二审丨唐 婷
三审丨蒙志军
标签:
要闻